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媒体聚焦>>正文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实践成果

2021年01月05日 15:16  点击:[]

12月25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刊发题为《以生态文明之光照亮“三全育人”》的文章,对我校思政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中创新实践成果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


以生态文明之光照亮“三全育人”

——聚焦浙江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践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

近年来,浙江科技学院积极发挥身处“两山”理念发源地的政治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做思政,“三全”聚力强育人,在意境融彻的思政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中,有力推动思政与专业的协调共生,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和谐共进。

学校以“生态文明”之光照亮“三全育人”道路的创新实践,有政治高度,有教育深度,更有改革的力度与发展的效度。

立足“两山” 打造思政高地

12月7日,浙江科技学院“两山”书院在学校安吉校区揭牌,作为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重要载体,书院将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学习、宣传、践行开展系列活动。

“因为幸福,所以信服。15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且生动的活教材,更为思政育人注入了活的灵魂。”浙江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龚建立开门见“山”地说。

2013年,学校新校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开始建设。一路参与并见证浙江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的跃升,真切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使得浙江科技学院对“两山”理念的思想光辉和科学力量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悟。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立足优势,发挥优势,放大优势,创造性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深融入地垒筑起一座思政教育高地。

坚持高站位“一体化育人”,牢牢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并优化育人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体系为基础,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

坚持宽视野打造品牌,以践行“两山”理念为切入点和落脚点,聚焦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紧扣生态文明教育和建设主题,以项目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式,打造浙科育人品牌和模式。

坚持大格局立德树人,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机制,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把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能力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全力培育“应用型+生态伦理”工科人才。

坚持深融合服务社会,立足“两山”理念的传播、安吉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需求,依托学校的人才资源和专业特长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协同创新,聚焦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人才培育等文化、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需求,不断提升学校社会服务水平,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双向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特别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以“两山”理念的溯源为抓手,引导师生在学思践悟中成为“两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者、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让青年学生成为“一带一路”上生态文明教育的推动者、生态大学建设的示范者。

推进“三全” 汇聚育人合力

综览浙江科技学院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既有“大刀阔斧”的大气象,又有“拈针绣花”的细功夫,全员、全程、全方位汇聚起久久为功的育人合力。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生态思政课程”“专业课程思政”双线并进,科学构建“两山”理念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在思政课程中,学校持续推动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金课”,积极筹备“生态文明思想概论”“美丽中国”选修课,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素养;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课程思政方面,学校深入挖掘专业课堂中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教育元素,并结合专业学科特色,积极打造一批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堂”,线上线下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生态文明教育混合式“金课”。

学校充分发挥文化的浸润、感染和熏陶作用,使“美丽浙科”“生态浙科”形成辉映之势。学校着重推动校园文化品牌和“一院一品”文化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传承“浙科精神”、弘扬“卓越文化”、凸显“国际文化”“生态文化”。学校积极推进“三大文化”进校园,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孔子学堂、中华经典诵读、龙舟赛等文化活动,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依托浙江丰富的红色资源,强化“四史”和省情教育,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等主题宣传教育,打造“讲好浙科故事 凝聚奋斗力量”宣传栏目,推广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和榜样人物。

学校高度关注“互联网+思政”,以“掌上书苑—易班”平台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工作信息化水平,推动学生事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大学生社区学院”为引领,创新学生社区育人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陆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月、传统文化主题月、校园短视频大赛、校园文创设计大赛等。积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建好用好校园新媒体,传递正能量。学校还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打造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知行“合一” 锤炼卓越人才

作为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试点院校、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浙江科技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秉承“崇德、尚用、求真、创新”之校训,坚持“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素养和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德国模式 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应用型大学。

坚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重点针对实践育人、教师能力提升、产教融合等关键环节,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赵东福说:“要在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更好地全面帮助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成长成才。”

学校坚持知行合一,深入推进实践育人。理工科、艺术类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30%,文科类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同时,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统筹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课内实践和课外课堂、历史性实践和现实性实践、线上实践和线下实践,不断探索情境化、数字化、虚拟化、寓教于乐型创新性实践教学方式,“‘两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在进行论证,每年可满足近万人次的学生学习和实践需求;落实劳动教育新要求,强化劳动实践育人,扶持创设“寿师傅生活课堂”等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平台,校地共建一批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把劳动课堂建在绿水青山间。

学校高度关注教师生态教学科研能力及科研育人能力,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基地,积极引导教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思想、乡村振兴经验等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等;积极培育“生态文明教育”思政名师工作室、安吉校区辅导员“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坊”;积极申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等基地和平台建设,承担区域内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实践研修培训任务;构建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三位一体”科研育人组织管理体系,引导师生把生态文明思想价值引领、生态领域研究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于全过程;重点扶持设立一批“两山”理念教改项目、科研课题,并鼓励学生开展相关创新创业项目申报;鼓励扶持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协同国家及省内外高端智库,整合校、院相关资源和研究力量,大力开展政产学研交流合作。

学校坚持以服务谋育人,与安吉政府部门制定了定期对话沟通机制,积极打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平台;大力推行教授、青年博士服务团活动,定期选派教师赴安吉挂职锻炼、科技特派,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与安吉余村等10余个精品村庄共建了一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党课、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春泥计划”等,以“美丽共建,绿色共享”为主题打造一批实践育人精品项目。

漫步浙江科技学院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溪湿地畔的小和山校区,山水交融,环境优美,一块巨大的景观石上镌刻着“真山真水,真是读书好地方”的赞叹之语。

这样的评价对于浙江科技学院来说,恰如其分。在这里学习,你会感觉离梦想很近,很幸福。


原文链接:以生态文明之光照亮“三全育人”——聚焦浙江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践


Copyright © 浙江科技大学安吉校区
联系地址:浙江省安吉县孝源街道中德路1号
邮编:313301 电话:0572-5661020
安吉校区
竹海新声
暖心后勤